“四季看花花不老,一江春月是昆明?!?/p>
01
昆明,最憋屈的省會
提起云南,有人會先想到大理;有人會先想到瀘沽湖;有人會先想到香格里拉;卻少有人會提及云南的省會,昆明。
一直以來,說起云南之光,昆明這個省會早就被各個強勁的美景地搶了風頭。
但在一部分人心里,或者是走遍了云南的人來說,一定也會為了昆明心動。
為什么喜歡昆明?
有個回答是這樣的:“喜歡藍天白云,喜歡四季不敗的鮮花,喜歡菌子,喜歡溫泉,喜歡海鷗,喜歡陽光下的一切?!?/p>
南瀕滇池,三面環(huán)山,年平均氣溫15℃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,地處南方,卻少有陰雨天,常年保持晴朗。
美麗的自然風光、燦爛的歷史古跡、絢麗的民族風情,促使昆明躋身為全國十大旅游熱點城市,首批進入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行列,多次打敗三亞、廈門等地,拿下“全國十大宜居城市”榜首。
如果把云南各個市區(qū)比作一個大班級,昆明一定是班里那個長得不算最漂亮,但是永遠穿的得體漂亮,說話做事都文文靜靜的姑娘。
02
昆明,四季看花花不老
昆明還有個好聽的名字,春城。
而這個“春城”的美譽不是因為春城四季如春,而恰是因為在春城的每個季節(jié)里,都能發(fā)現(xiàn)“四季”的影子。
一場春雨,敲開了沉睡的花苞。
一夜之間,昆明就墜入了芬芳的花壇中,盡是浪漫。
而最為著名的昆明春色,要屬把路兩邊長得密密麻麻的藍花楹了。
要知道,藍花楹已經(jīng)在昆明生活了快40年,早已成為春季昆明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一到四月,再繽紛的昆明,也會被成片的紫色蓋住風頭。
整個城市,都被裹進一張紫色的大網(wǎng)中。
此時的昆明,是每年限定的藍花楹味。
教場中路、紅錦路、北京路、滇池路、南屏街道、盤龍江。。。。。。
諾大的樹冠,漫天的藍色,溫柔、浪漫,在此刻,浸透了每一個身在昆明的人的心窩。
微風吹過,一場浪漫的紫色花雨如約而至,昆明的“雨”還真就這么特別。
當然,春天作為花的主場,哪能少得了云大的海棠花呢。
這個時候的校園,花香和書香交融在一起,更有味道。
另一邊,西華園的海棠也開得正鬧。
“東風裊裊泛崇光,香霧霏霏月轉(zhuǎn)廊”。在蘇軾的筆下,從來不吝惜對海棠花的溢美之詞。
什么算是夏的信號呢?
去郊野公園看看吧。
說不上驚艷的繡球花,
在這里開得簡直太“放肆”了。
沒有茉莉花的芳香四溢,
沒有牡丹的華麗高貴,
也沒有蘭花的清幽雅致,
每朵花的花瓣不過四片,但“聚似滿天星”,
一朵朵飽滿豐厚的繡球花是文藝的代表。
此時,
夏,來了。
去大漁公園看看吧。
明朗的向日葵一株株昂首挺胸,高高的桿仁頂著的圓圓的葵花,沖著太陽微微點頭。
一片黃澄澄,金燦燦,花盤上,唱的蜂,舞的蝶。
千姿百態(tài),嫵媚動人。
此時,夏,正盛。
如果說,春夏有花,不是什么稀奇事,但是到秋冬時節(jié)才是昆明最豐富的季節(jié)。
比那抹黃色更亮眼的,是大觀樓芳香濃郁的菊花,看似淡泊,又寫滿了繁華。
是圓通山動物園隨處可見的冬櫻,一抹粉紅悄悄為昆明的冬日掛上了些許靚麗色彩。
是黑龍?zhí)?/span>孤芳自賞的梅花。
每當冬天,萬物枯竭,梅花依然獨自傲然開放。
到了春天,萬物復蘇,梅花卻無聲離去,會不會就是它打開了春天的大門。
在別地被寒冷抹去的繽紛顏色,昆明依然絢麗多彩,永遠明媚。
難怪那句話是這么說的:這世上,哪有姑娘能拒絕得了,永遠溫柔、浪漫、懂情調(diào)的昆明呢?
03
昆明,水是生命的延續(xù)
在昆明,花與水是相互成就的,昆明的靈氣還在于大大小小的湖畔。
其中,‘滇池’是一定要來轉(zhuǎn)轉(zhuǎn)的。
尤其是在冬季,不少海鷗也前來“游玩”。
來到滇池的‘海埂大壩’時,眼睛為之一亮!
不是因為別的,就是因為這里的紅嘴鷗太多了。
有的在湖面上下起伏,隨波逐流;有的在空中左右盤旋、展翅飛舞。
你大可以和它們盡情互動,它們一點也不怕人,尤其當你手中有它們喜愛的食物時,這些個精靈沒有絲毫的膽怯,爭先恐后的圍繞在你的身邊翩翩起舞。和大家一起共享這個舒適的昆明。
順便,再來相鄰的‘大觀公園’逛一逛吧。
這可是昆明的招牌公園,不僅可以賞滇池的落日,而且根據(jù)季節(jié)還有不同的花可賞,郁金香、荷花、菊花。。。一波接著一波。
大觀樓的兩幅長聯(lián),是一代人的回憶,當然,最喜人的還是海鷗呀,買來專門的飼料投喂,分外有趣。
不管你喜不喜歡自然景觀
都會對‘海洪濕地’一見鐘情。
在“昆明藍”的映襯下,一排排水杉倒影映在水面上,說仙境,也不過如此吧。
乘一葉小舟穿梭在整齊排列的杉林間,陽光從樹葉的間隙中傾瀉下來,湖面上被船只、船槳、落葉劃過,只留下一片漣漪。不管是春夏的翠綠,還是秋冬的緋紅,幽靜又壯烈,永遠是這里的基調(diào)。
‘翠湖’被昆明人譽為“城中美玉”
是昆明市區(qū)最漂亮的公園之一。
其實,這里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,后因水位下降成為一汪清湖。
從東南門進入公園,在東池塘旁邊可以近距離觀賞夏荷。
唐堤兩邊的池塘里長滿了睡蓮,漂浮在湖面上,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。
往金魚島的路上開始熱鬧起來,大爺大媽三五成群在亭子里彈奏高歌,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圍成一個圈載歌載舞,這時公園更多了一份人文氣息。
04
昆明,百變模樣
昆明,總是多變的。
它總有你意想不到的一面。喜歡昆明的紅土地。
東川方圓近百里的區(qū)域,是云南最集中、最典型、最具特色的紅土地。
在藍天白云襯托之下,‘東川紅土地’的極具層次的彩色線條,總讓人覺得美得太不真實。
登高駐足,極目遠眺,山巒起伏,五彩斑斕,你說它像是一幅畫吧,它濃濃的生活氣息好像差了點“高雅”的味道,但要說藝術氛圍,這里堪稱天花板。
這時候才明白,什么叫藝術來源于生活。
喜歡昆明的石林。
你甚至可以說‘石林’就是“喀斯特地質(zhì)地貌博物館”。
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形態(tài)都集中在這里,構(gòu)成了一幅喀斯特地質(zhì)地貌全景圖。
石林里共有5大區(qū),如果要把石林都走遍的話要2、3天時間。
大石林的石頭壯美雄偉凜冽,而小石林的石頭又是秀麗之景。
喜歡昆明的溶洞。
“地上看石林,地下游九鄉(xiāng)。”
在石林的盛名之下,九鄉(xiāng)低調(diào)了許多。但見識過‘九鄉(xiāng)’的鬼斧神工后,無人不為這地球的華麗篇章驚嘆。
九鄉(xiāng)的地底是個充滿神秘的世界。
奇形怪狀的怪石、深邃黑暗的峽谷、轟鳴直落的瀑布,神秘莫測又美輪美奐,宛如仙境一般。
喜歡昆明的古鎮(zhèn)。
省博斜對面的‘官渡古鎮(zhèn)’,依附著寶象河,在不到1.5平方公里的面積內(nèi),有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時期的,五山、六寺、七閣、八廟等多處景觀。
這里儼然成了市民休閑放松的場所,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這里唱歌、下棋、打牌,更多的人,還是沒什么其他事,只是閑坐觀賞。
鬧中取靜,坐享平淡生活。
或游蕩在秀美的山水間,或穿梭于古城清幽的小巷里,又或僅僅是呆坐著感受這里彌漫著的云南古老神秘的氣息。。。。。。但不管哪一種,都讓人很是喜歡。
05
昆明,慢到骨子里的生活
工作再忙,生活瑣碎再繁亂,昆明人也會抽出一些時間,好好生活。
春天,得空就要去賞花。
不用刻意尋找,但一定要記錄下來。
年輕人穿上花裙子去拍照,老年人在電話這頭,發(fā)給異地的孩子,“看,又是一年春天了?!?/p>
結(jié)束了一天的工作,去斗南花市買一束花吧。
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,這里囊括了各種品種的鮮花,不用花多少錢,就能淘到喜歡的花。
于繁忙中尋找一方綠意,于繁雜中尋找一份靜謐,有時候一點小情趣,也會讓浮躁的心情變得安寧。
追求浪漫的,在周末約上朋友,或是帶上戀人,坐一坐昆明最大的摩天輪。
年輕時的回憶,一下涌上心頭,在上升到最高點時,整個春城闖進視線。
偶爾也要來昆明老街逛逛。
在老街的建筑群中,最古老的有近900年歷史了,記載著這個城市發(fā)展與變革。
看似在其中格格不入的咖啡店里面“躲”了各個年齡層的人,我想,這無疑不是親近一個城市人文內(nèi)涵最好的方式。
慢生活的另一體現(xiàn),就是精神生活也不能落下。
去鑲嵌在老街的老樓里的東方書店看看,這里每天都會有人靜靜地看書,懸掛的黑白照片、搭配陳設的老物件一下把時間往回推了幾十年。
傍晚的翠湖南路,特別受昆明人的偏愛。陽光一點也不熱烈,但足夠溫暖,每個人都悠哉游哉的踏著緩慢的步調(diào),這才是生活的頻率。
如果不想去一個脫離城市的地方,來昆明最好不過了,因為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都足夠安逸。
06
昆明,愛吃又會吃
也許因為云南太美了,總讓人忽略了這里的美食,昆明也是。
早就聽過一個玩笑話,昆明人為了吃,是拼了命的,傳說每個昆明人都有一個吃蘑菇中毒的朋友,這種說法可能略有夸張,但以此證明,昆明人愛吃,會吃,還真不是說說而已。
這里的主食是米,但他們卻喜歡把米做成不一樣的形態(tài)。比如,“餌塊”或“餌絲”。
在昆明,隨便拉住一位本地的居民,問他云南人早上一般吃什么,大多數(shù)你會反復聽到一個答案:餌塊、餌絲。
再比如,云南著名的米線。
相比過橋米線,昆明人更愛小鍋米線。
單鍋現(xiàn)煮,明火卷著鍋氣,讓這碗看起來簡單,吃起來特別醇厚的米線,變得特別不一般。
除此之外,軟爛的銅瓢牛肉、
爆漿的石屏豆腐、
還有汽鍋雞、炸洋芋、舂雞腳、泡魯達。。。
不同文化的熏陶下,誕生出萬變的食物風格。
來到昆明,到了飯點,就留意著街邊的小館,哪里人多,就去哪里準沒錯。
別在乎菜單多不多樣,也別執(zhí)念裝修風格,不吃環(huán)境,只吃味道。
昆明,美得比較清淡,只有留心的人才能發(fā)現(xiàn)這里處處是景。
昆明人,汲取著彩云之南的靈氣,臉上卻寫滿閑適與淳樸。
陌上花開,攜一抹余香。
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,在下一次的云南之旅之時,會為昆明而來